只是……王阳明想了想现在还在努力进行着的舟山群岛的工程建设,再看看还要安置的那么多的移民。
如今江淮一带的官吏们大概已经被他动员到了一个极限了,不是每一个朝代都能做到李湛带来的书中写的那样的控制力。
何况,朝中连一个吏员法的改制都要商议一段时间,一点点推进,盐业的改革又该放到什么时候呢?
要知道,盐业大概还关系到不少朝中大臣们的财富呢,自古以来,想要从事盐业,总是少不了和官府打交道,王阳明不觉得大唐能够例外。
“你和那些盐商们有没有什么经济往来?”
杜荷有些错愕,连忙坚定的摇头道。
“我倒也看不上他们给的那点钱,相比之下还是我和兄长的仕途更为重要,我也不可能毁了我父亲生前的一世清名!”
眼见他说的坚定,而且王阳明仔细一想,现在大唐的盐商们,大概也够不到这么高的级别,心里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是还是简单的批评了一句杜荷。
“这件事,你做错了。陛下眼下会在乎能收上来多少盐税吗?他在乎的是他治下的百姓们能不能够过得幸福。”
幸福?
杜荷眼角有些迷茫,这个词何时和那些底层的民众们能扯上关系了?
看出了杜荷的疑惑,王阳明暗自叹息,之前还觉得杜荷如今不错,能力也挺出众的,可现在一看,他缺了最为关键的仁心啊!
大概在他看来,一般的百姓们只要能活下去不就好了,哪里还需要让他们追求什么幸福呢?
自己倒也确实忘记了一点,不是所有人都是经历过隋末的战乱的,而这些现在在地方当县令的人,很多都是没有经过战事的门阀子弟亦或者家世显赫的人。
他们自打出生开始大概就没怎么和一般百姓在一起过活过,对普通民众的苦难他们怎么都不大可能感同身受吧。
王阳明又亲自到江淮一带的盐场内部进行考察,随后他就给李湛写了一篇奏章,内容自然是关于盐业改革的。
在这里面他提出了两个问题,灶户们现在受的苦是极重的,而晒盐法的推广在江淮地区推广无力,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待到奏折被送走以后,王阳明认真和杜荷沟通了这些问题,特别指出了杜荷之前犯下的错,可能杜荷本人和那些两淮的盐商确实没有关系。
可向他提这样的意见的人,难道就真的没有关系吗?
而且,这些灶户们如今受到这么大的苦难,朝廷为了收税,又极力压低他们的收入,就算现在粮价很低,他们又能不能真的吃饱,不出现动荡呢?
要知道,一旦这些灶户们出现叛乱,第一责任人可是杜荷自己啊!
杜荷听得冷汗津津,脸上露出羞愧的神色,他之前的时候一路顺风顺水,确实没有想到这些细节问题。
而且,在大唐以前,哪里有私盐贩子造反的事呢?想到想不到!
这一点上说,王阳明确实比他们多了很多历史经验。
正是有这些历史经验在,所以王阳明才对这些灶户们如此重视。
而且两淮地区所处的位置极为关键,这里是运河的一处重要枢纽,一旦两淮地区乱了,那么运河必然停摆。
就算现在大唐可以通过海运来进行商贸,可并不是所有商人都敢于从大海上走的,更加稳健的措施还是走运河。
而且运河能一路联通陆上的河北道、齐鲁等地,乃至洛阳,这是海运不能比拟的。
如果通过海运,还需要慢慢从黄河的各个支流,一点点运到洛阳,这中间换船、转运的费用其实也不低。
这对大唐的经济、民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杜荷被王阳明的话说的头皮发麻,连忙哀求着,希望王阳明能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王阳明心里思索了一番,还是决定先李湛一步,把灶户的问题处理好,要是真的等到李湛那边有回信过来,灶户们的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一旦一拖再拖,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王阳明给出来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直接先把这些灶户们成批送到赣江一带,和那些移民们一起安置了。
本来这些灶户们的逃亡也是很严重的,毕竟人都快活不下去了,难道还不能逃跑?
当王阳明领着杜荷在各处盐场宣布这样的消息后,那些本来神色有些麻木,没有一点精气神的灶户们,眼中像是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愣愣的看着王阳明半晌没有声音。
就在杜荷以为这些人都傻了的时候,他们才猛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每到一处,王阳明都能收到这样的爱戴和感激,看到这样的情况,杜荷才真正意识到他之前的那些举措对这些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这样一回想,杜荷自己也是又惊又怕,万一……万一……
杜荷真的有些后怕。
好在在王阳明的威望和手段之下,这些灶户们还都算恭顺的跟着王阳明一起走了,同样还是赣江这个地方,这一次又来了几万户的灶户。
这些灶户们来到这片土地上,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后代都能摆脱灶户的生活后,就连接下来的开荒都好像没有那么难了。
让王阳明感到有些怜惜的是,这些灶户们大概都没有和外界有更多的联系,连那些高产作物是什么都不知道。
从这一点看,就能看出来当初杜荷的执政有多少漏洞了,基层他几乎都没有很好的管理到,这让一开始对他还算满意的王阳明有些失望。
相比于杜荷的兄长,他差的实在太多了点,可能还要更多的历练吧。
不过这不该是王阳明操心的事了,他所做的只是把现在江淮一带的情况再次汇总成奏章,上报给李湛,等候着李湛对杜荷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