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到了李湛这样的身份地位,压根就不会在意这些商人们的想法了,他们是投机也好,还是真的想要经营商业也罢,都和李湛没有太大的关系。
李湛现在最操心的还是路上遇到的那伙盗匪们说的问题,这一下好不容易又和中枢的官员们凑到一块了,哪能不赶紧问一问?
没有耽误太久时间,李湛很是直接的在还有些稍显陈旧的洛阳宫殿中召见了他任命的宰臣们,想要听听他们的意见。
自然的,也少不了李湛比较欣赏的那些年轻人,他们坐在一旁旁听一下,对未来的执政也是有些帮助的。
这次东巡,房玄龄因为年纪大了,而且长安不可能完全放下被留在那里,其他较为重要的辅臣都被李湛带来了。
可是他们面对李湛早早发过来的这份问询,也很难给出一个比较确切的答复。
单从表面上看,这事好像很容易处理呀,只要把那些不作为的官员们该贬的贬,该杀的杀就完事了。
对地方上的寺庙、宗教再进行申斥,暗地里的打压,之前的时候哪次不是这么一个流程?
可偏偏这次李湛想要谋求一个万世之法,或者至少不让这样的事再这么普遍的发生,他们就真的很难给出自己的答案了。
萧瑀这人年纪上来了,脾气却依旧不改当年的火爆,很是直爽的说道。
“陛下,臣以为这样的事压根就没法制止,朝廷是能制止民间的土地兼并,还是能控制那些放贷的人,强压他们的利率?”
“若是想要做到这样,需要投入的成本就远高于支出了,完全是得不偿失,而且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朝廷也很难挡得住啊!”
温彦博也是微微颔首,显然是极为赞成萧瑀的说法的,他们都已经过了那种为了一点小事就发怒的阶段了,更不会觉得儒家所说的三代之治真的有机会在大唐出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终究是一个幻想,他们作为现实中的人,自然是需要立足于现实进行考量的。
如今,大唐的情况压根不允许中枢对地方管控到这么死,更何况,就算真的管控如此严密,就不会出问题了吗?
秦朝的法令够完善了,可他怎么就没能挡住天下反秦的潮流呢?
于是温彦博委婉的说道。
“陛下,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陛下有心想要完全解决这件事,出发点是好的,可现实条件跟不上,还望陛下不要过于失望。”
虽然温彦博嘴上说着希望李湛不要失望,可他明显能看到,李湛是相当失望的。
李湛的心里也是有参照对象的,相比于后世,现在大唐在治理上实在是差了太多了,他本来以为这事很容易解决的,就算不容易,那也总有人能说清根源吧?
结果呢,一个也没有。
李湛固然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他离真正的底层太远了,教科书上的很多东西对照时代,那也只是含混的一笔带过。
指望李湛能想明白里面的弯弯绕绕?那就算了吧,他既不可能到民间搞实地调研,也缺乏通过官府搜集民间的信息归纳出规律的本事。
可难道就真的只能按照萧瑀他们说的,能管一天是一天吗?
李湛的心里很是不甘,把眼神投向了一旁的张居正,可张居正快把胡子都掐断了,也只是说道。
“若是陛下有心,还是可以先试试萧相说的这个办法吧。”
李湛更为失望了,有些难受的说道。
“难道你们都没法给朕一个好的解决办法?那有没有能给朕说明其中的原因的?为何会土地兼并?”
为何会土地兼并,这是一个大问题,要是换成不通俗务的腐儒大概会叨叨什么,这是因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作为皇帝要好好养德……
可在座的不管是哪一位都是管理着这么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的,不会有人真的这么傻,觉得是人心不古,百姓没有受到教化导致的。
别人不清楚,难道他们还不清楚吗?真正占地多的,不还是那些读过书的人,那些经书传家的士族和一些贵族们。
说到底,读书只是他们做官的一种手段罢了,总不会真的有人觉得读过书的人道德水平一定比没读过书的人高吧?
顶多能说一句,知识素养会高上不少,可道德修养还真不好说呢。
只是拿不出那种糊弄人的话来回答李湛,张居正他们也想不出特别正确的土地兼并的原因了,至于更好的解决办法,张居正又是琢磨了一阵,蹦出来了几个字。
“若是陛下想要缓解兼并,臣建议可以发展工商业,这样总是能让一些钱财流入到流通中的。”
李湛心里就有些不太高兴,难道我不知道鼓励工商业吗?
可就现实的情况来看,就算李湛鼓励了工商业,那些经商的人们挣到了钱,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购买田产,供自己的子孙们读书,不会有人把这个当做一个正经职业的。
“朕有些乏了,你们都先下去吧。”
说完这句话,李湛也不管他们这些宰臣们还在这,自顾自的就往后殿走去,李湛实在是有些心累,确实打算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真没想到,自己手下这么多精兵强将们,面对土地兼并问题,也是如此的费拉不堪,甚至连个不错的解决办法都给不出来。
当然,李湛也知道自己的要求其实有些强人所难了,土地兼并问题是贯穿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要是真的那么容易解决,也不会成为一个老大难了。
张居正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并不足以跳出这样的历史局限,真的拿出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何况,要是真的有人拿着天朝的那一套用在大唐,李湛真的能接受吗?
他有这个觉悟,为了大唐的富强,带着皇室退位,把权力让给其他人吗?
恐怕真的不见得了,人总是会有些叶公好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