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朝廷而言,而今,最大的难题便是佃农四起。

这些佃农虽然没有造反,但却组织起来,一批又一批的赶往京城告状。

长此以往下去,极容易闹出事端。

往大了说,假若天下佃农都联合起来,连这朝廷都能轻易推翻。

何其的可怕?

“这些佃农,当如何处置啊?”弘治皇帝沉声问。

内阁之中,三位阁老若沉思一般,半天没出声。

弘治皇帝便看向宁远:“驸马,你呢?你可有办法处置这些佃农?”

唔……

宁艳略微低着头,也是有些尴尬。

事实上,皇帝陛下根本无需多问,办法,有,就摆在眼前。

无非是继续给这些前来告状的佃农写信。

老办法。

办法虽老,但有效。

前面那些佃农正是因为一封书信的缘故,原路返回,不再告状的。

朝廷这边呢,只要继续给新出现的佃农继续写信,大抵上,也能解决问题。

皇帝陛下明知道如何劝导佃农,却旧题新问,显然别有深意。

这便是这大地之上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

同样一句话,可能有着数层的意思。

就如当下,那皇帝陛下是在问问题吗?

那是在表达情绪,表达不满。

谁人都知道在佃农四起告状的背后,有着推手。

对于先前的佃农,朝廷这边仁慈,没有仔细追查推手。

可这些推手呢?

非但没有收手,反而越发的肆无忌惮,鼓动佃农闹事。

这就有些过分了。

所以皇帝陛下才会愤懑,以询问的口吻,表达不悦。

“诸多佃农啊,先前不见他们闹事,却在朕降下隆恩之后,纷纷四起,当真是没把朕放在眼中啊!”弘治皇帝喃喃一般。

三位阁老眼观鼻、鼻观心,作老道状。

旁边的宁远也是暗自不悦。

因为在佃农四起背后的推手,且不说是谁,但一定有着些许权势,就算没有当朝大员掺和其中,在更深处,也绝对有着默许的影子。

这才是最可恶的。

当读书人玩起来脏活,非但能戳到你的痛处,还能顺手恶心的你想吐。

就如佃农。

人家只是告状,没错吧?

可当更多佃农掺和进来,就会形成一种大势,十分的危险。

“既如此,那就……给佃农写信吧,希望有用!”弘治皇帝随口说着,面上却是带着冷色。

跟着,三位阁老开始书写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弘治皇帝却是没有亲自动手。

足足十多份书信,写完之后,夜色已晚,三位阁老便先后离开了。

弘治皇帝沉默许久,脸上的怒色终于不再掩饰,冷哼道:“朕,倒是想将那庆成王给打了,杀鸡儆猴,给天下人看看,股窜佃农闹事,危患朝堂,以为朕之刀不利吗?”

宁远没敢接话。

庆成王早晚都要清算的,当下的问题是不能轻易动藩王。

既然准备削藩,那就得想办法一次性将行令执行下去。

提前打草惊蛇,反而会使藩王警惕起来,继而给削藩带来麻烦。

“朕已命锦衣卫这边彻查背后推手之时,驸马,你以为如何?”弘治皇帝问。

“这……”

宁远苦笑。

还能以为如何?

他垂着头道:“陛下圣明。”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朕哪里圣明了,朕,只是心太软了,叫一些暗中的老鼠耗子三番两次的挑衅,这一次,朕便杀几只!”

宁远点了点头。

杀鸡儆猴!

查出几个不大不小的推手,动以大刑,警惕某些人。

当然,这办法也只是治标,很难治本。

问题是根源在于一些人想要倒逼朝廷收回先前下的行令,因为这些行令影响到他们兼并其他百姓的土地了,同时也影响了部分的收入。

所以,要解决问题,最好,便是自根源入手。

就如皇帝陛下所言,既然是老鼠,打的他们都痛了,便也老实了。

“陛下,臣有一个不大成熟的建议……”宁远开口。

“什么建议,说。”弘治皇帝很直接。

宁远徐徐道:“这诸多佃农,不是求一个公平嘛,朝廷自是无法给他们一个绝对的公平。”

“但一个相对的公平,还是有办法给的。”

“臣在整治交趾之时,发现有许多乡绅,私藏土地,甚至将乡绅的身份,改为佃农,以此逃税。”

“所以,臣在想,其他地方的乡绅,会不会也存在这种情况?”

“如若是将这些乡绅私藏的土地,挖出来,再行分给佃农,佃农,不就有些地了吗?”

言语很慢。

宁远一边说,弘治皇帝一边想。

听到后面,面上已是多了几分惊疑之色。

这小子的意思是,要重新丈量土地,将部分乡绅私藏的土地给挖出来!

他倒是知道乡绅私藏土地一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他不能保证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是清官,乡绅勾结地方官,沆瀣一气,其实,屡见不鲜。

只是……

“这私藏的地……有许多?”弘治皇帝皱眉。

“试过才知道诸多乡绅私藏了多少地啊!”宁远解释了一嘴。

事实上,这事完全不用想,私藏的地,一定有很多,甚至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莫说其他,一旦他宁远重新丈量天下土地之事传出,朝廷这边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没多少人能保证自己皮鼓的干净的。

就算自己干净,自己的宗族家人也未必干净。

重新丈量土地,对于私藏土地者,施以重刑,该杀杀,该入狱入狱,该抄家抄家。

就问你怕不怕!

毫不客气的说,此法一出,足以将那些暗中的推手吓个半死。

“试倒是可以一试,只是,若派朝廷命官丈量土地,到了地方,仍旧会存在沆瀣一气之事,怕是不好查吧?”弘治皇帝担心道。

宁远点头:“是啊,所以,臣愿担此重任。”

弘治皇帝道:“你只有一个人,如何查得过来?”

宁远笑了笑道:“既如此,便劳烦陛下为臣安排几百个会数算之人,这样,丈量起来会更加迅速。”

弘治皇帝略微一顿。

他哪里去寻会数算之人?

就算能找到,非是朝廷命官,又岂能干涉丈量土地这等朝廷大计?

嗯?

忽的,他想到什么似的,诧异的看向宁远:“你是说……由朕建立一个……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