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沧海市待了两天后,苏长青和苏守成一起返回了青禾县。

回去后的第二天,苏长青就带着李钰和闫晴晴去了一趟青禾县县政府办公大楼,参加了“苏家铺子大学生资助金集中发放仪式”。

之前这段时间,李钰带着苏家铺子罐头厂行政部的几位员工,与县政府、县教育局联合组成的专项小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连续几天加班加点地工作,最终于18号制定出了贫困大学生资助名单。

整个名单上,一共有来自青禾县城区、各乡镇的五百余名贫困大学生,包括贫困大专生、中专生。

李钰他们根据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状况、学校收费标准等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将这些贫困大学生划分为三个资助档次。

第三档的贫困大学生,大概属于家庭具有一定的收入能力,可以支付一部分费用,并有能力提供学生日常生活开销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大学生,苏家铺子会给予600元的经济资助,帮助他们补齐难以支付的那一部分费用。

第二档的额贫困大学生,则是家庭收入微薄,提供给学生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对于学费则基本上完全无能为力。对于这种情况,苏家铺子则会给予1200元的经济资助,大概就相当于承担了他们全部的学费。

第一档的贫困大学生,基本上都是那种家庭情况特别不好,几乎没有家庭收入,或者家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比如说失去父母的孤儿;比如说父母都身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又比如说父母中的其中一人身患重病,不仅没有劳动能力、而且要花很多钱去治病。这种情况的学生,就连日常吃饭都是问题。因此,苏家铺子会给予这些学生2000元的经济资助,相当于不仅承担了他们的学费,还承担了他们大部分的日常消费。另外,对于这种大学生的家庭,苏家铺子也会在接下来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采取进一步的帮扶措施。比如给残疾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帮助一些患病家庭去治疗疾病,帮助孤儿家庭去抚育弟弟妹妹等等,尽量从更深层次上解决他们的家庭困境,使这些大学生减少读书上学期间的“后顾之忧”。

当然,以上所说的各种情况,只是简单以家庭经济条件来评判的,在实际划分过程中,还会根据各个学生实际需要缴纳学费的金额、在学校里有没有贫困补助等情况来进行调整。

最终,根据学生的具体困难程度,将他们划分到三个资助档次里。

这个名单确定后,李钰给苏长青打了一个电话汇报此事,当时苏长青的意思是,让她继续配合县里的工作小组,按照名单把钱发下去就得了。

但当李钰将他的意思传达给了县里的工作小组后,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县政府办公室的袁主任亲自给苏长青打来电话,表示这钱不能随随便便地就发下去,得正儿八经地举办一个仪式,而且除非苏长青在8月25号之后回来,否则就得等苏长青回来再举办这个仪式。

苏长青明白,县里之所以想这么搞,主要是考虑到宣传方面的需求。

一方面是县政府的宣传需求,展现县政府、教育局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关爱。

另一方面,也是县政府也想通过这个仪式,去宣传苏家铺子。

至于为什么要宣传苏家铺子,则有多方面的考虑。

其一,苏家铺子捐了那么多钱去资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县里民生、教育方面的一大难题,为县领导们分忧。对于这种积极投身公益、回馈家乡人民的事情,县里当然要给予尊重、肯定和表扬。

其二,宣传苏家铺子,也是对苏家铺子的一种报答和回馈,通过县里的渠道和能量,为苏家铺子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企业形象,以此促进苏家铺子的经营发展。

其三,如今的苏家铺子,已经越来越地成为青禾县的代表性企业、招牌企业了,并且在将来还极有可能成为青禾县的一张名片。宣传苏家铺子,本身就是宣传青禾县。让外界更多的人知道青禾县有这么一个优秀企业、良心企业,提升苏家铺子的企业形象,也是提升青禾县的形象。

其四,通过这个仪式,通过对苏家铺子的宣传,号召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来,通过企业的资金和能量,去帮助一些困难人群,解决一些民生问题。同时也是让青禾县的其他企业认识到一件事:如果你愿意为县里做一些事情,那么县里也绝不会亏待你。

出于诸如此类的考虑吧,县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举办一个仪式。

对于县里的宣传需求,苏长青表示理解,于是也就同意了,并且在回来后的第二天就去参加了这个仪式。

县里对这个仪式特别重视,不仅办公室的袁主任和教育局的刘局长来了,甚至代理韩金生主持青禾县各项事务的洪县长也亲自到场,全程参加了这个仪式。

仪式由袁主任主持,洪县长和刘局长分别代表青禾县政府和青禾县教育局发表了讲话,随后苏长青也代表苏家铺子发表了一段简短的讲话。

讲话内容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鼓励各位大学生要不惧生活中的苦难,认真学习知识、努力提升自我,通过拼搏奋斗来使自己获得新生,继而帮助整个家庭走出困境。

不过,在讲话的最后,苏长青提到了一点:对于青禾县本县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苏家铺子会优先考虑招聘录用,为青禾县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

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苏长青特意观察了一下众人的表情。

他发现,各级领导虽然面带笑容地鼓掌、点头,但可以看出来,他们基本上都是出于礼貌性质的,而不是说对苏长青的这个决定有着发自肺腑的肯定和表扬。

而各位贫困大学生,对此则没有什么反应,就好像苏长青说的这件事情,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似的。

总而言之,他们都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