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虽然一直对海外的开发有所关注,可耳朵里听到和亲眼看到又是两回事。
就像是现在被摆在他面前的几百吨金银矿产,单单是摆在这,带给人的震撼就有多大呀!
李湛又不是不懂经济的人,一吨金银能换成多少大唐的铜钱他是知道的,官方是一两银子能换千文,可私底下就很难说了。
更不用说金子了,到现在为止,虽然大唐也推出来了金币,可金币大部分也是不会在市面上流通的,因为铸造的精美,多数被人收藏起来,堪称是有价无市。
这么多金子又能铸造成多少金币呢?
李湛明白,只要朝廷能铸造的金币多了,总有一天这些金币也是会在市场上流通的,只是可能就只会在大宗交易里存在。
不过就是后世的时候,已经是纸币了,只要是正规生意,又有几个人还会拿钱去做生意,更多的不也是转账或者开支票。
现在大唐的金币也是可以承担这个重任的,说到底飞钱也就是一张纸,更多的是一种承兑的票据,总会有人对这玩意不信任的。
而且,李湛也要考虑到后世的子孙们,要是他们不争气,把飞钱给玩崩了,至少大唐还能有金银币在市面上流通,照样可以加速商业的繁荣发展。
这也算是一个后手了。
李湛也不觉得自己现在大大方方的让船队把船只上的金银拉下来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就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皇帝是一个贪财的皇帝好了。
他就不信还有人敢非议这点,纵然和传统中的仁君人设有些不符,可想来大家也都是能理解的吧?
更为关键的是,李湛想要给那些大臣和高门以信心,正常来说,大唐铸造的金银币其实都是在他们手里的。
这铸币也有十年多了,到现在为止金银币在市面上流通的规模还比较小,也是和他们有关系的。
若是能让他们真切的意识到,大唐以后不缺金银了,金银也不再有以往那么高的地位,它们也只是一种比较贵重的金属而已,那么金银币的流通就会顺畅多了。
李湛看向身边的王阳明和张居正,轻出了一口气,带着些征询的意思说道。
“这次回京以后,大规模的币制改革应该可以开始了吧?”
张居正微微颔首,恭谨的说道。
“确实如此,有了这么多金银在手,怎么着也要开始了,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百姓们。”
张居正在后世大明的时候,可是一手推动了一条鞭法以及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的改革,他其实对银钱在市面上大量流通造成的后果心里是有些预估的。
一旦银子贵了,而且未来大唐也打算折实物税为货币税,那么缴纳的钱财就还要经过一道士绅和豪强们的手。
一般百姓手里可是没有那么多银子的,如此一来,百姓等于不但要交朝廷额定的税收,其中还变相的给士绅和豪强们交了一部分税。
这是张居正所不愿意看到的,若是还在大明的时候,他知道也就知道了,大明当初急需变法,纵然有一些能看的到的恶劣后果,张居正也会置之不理。
可现在在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张居正自然会更想要让政策的弊端少一点,稳定大局,让大唐更为长远,让自己推行的政策能够传世的更为长远。
这次回京以后,他和王阳明定然是要推动币制的变化的,如今大唐市面上存在的这些货币的币制之间有大问题,这一点李湛清楚,他们做大臣的也清楚。
绢布和丝绸就不说了,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价格区间了,而且不管是绢布还是丝绸,都是可以用的商品,就是和铜钱的兑换有些虚高,只要你情我愿,最后还是会用出去,制作成衣服或者其他日用品。
可金银就不一样了,就以现在大唐的金银价和铜钱的兑换来说,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选择把自己手里的金银币花出去。
所以这也不能怪那些勋贵和高门死死的攥住手里的金银币不花了。
可如此一来,市面上的金银就更少了,时间久了以后,大唐本来想要用金银币缓解钱荒的用意没有达到,反而会让钱荒更加严重。
特别是,这些金银只要到了这些人手里,要是真的不花出去,他们肯定敢拿着传家,甚至带到地下去。
毕竟中原一贯讲究事死如生,在人间的时候用金银和各种奢侈品,到了下葬的时候,以现在能拿到金银币的人家来说,谁家也不可能薄葬。
可这金银币一旦真的到了地下,那就完全不符合李湛的用意了,更别说,到了地下难道你还能把它挖出来用?
反正李湛是没这么大胆,刨人家坟头把人家的随葬品拿出来用,想来后世的皇帝们大都也还是不敢的。
王阳明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未来的时候,还是只保持市面上有两种官方货币流通为好,金子还是不要在市面流通了,国家的管控能力是有限的,只能管相对量少一点,而且比较容易管制的东西了。”
李湛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王阳明已经算是比较委婉的在说他之前要求铸造金币的政策其实是有失误了。
“你接着说。”
“臣以为可以在长安或者洛阳修建一个新的国库,把所有的黄金都存放在里面,并且以里面的黄金为基准发放票据,若是需要特别大额度的商贸的时候,大可以拿着飞钱亦或者是黄金兑换的票据。”
“至于银钱和铜钱,还是在市面上流通就好了,朝廷定住一个兑换标准,之后大可不用管。”
李湛有些听明白了,其实王阳明这个做法有些像后世的黄金保证金这类的玩意,这种制度应该是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时候,西欧那边用的。
这样一来,货币的含金量极高,也能保证国家整体币制上的稳定,确实算是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