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没有被水师的将领说错,第二天的时候,李湛一行人就到了番禺,岭南冯家的人早早在码头等着了。
李湛下去以后很是亲切的接见了岭南冯家之人,顺便还招呼来了岭南獠族的各个首领,这些人跟着冯家大搞甘蔗种植,这些年也是挣得盆满钵满,衣服全都是一层一层的丝绸。
按道理说,他们就是穿汉服也应该穿的比较郑重,可他们偏不。
买了很多衣服,在身上五颜六色的,叠了一层又一层,看着相当有暴发户的气息。
李湛也不以为意,到底是些蛮夷,不通中国之礼也是正常的,不过李湛也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随着这些人和中原的交流越来越多,他们终究是要被大唐同化,大家一起穿汉服,说汉话,多好的事。
在番禺稍稍逗留了一段,只是看了看番禺城,李湛也就走了,行程还紧着呢,而且现在的番禺也就是一个小破县城,没啥好看的。
就这水平,连西北的敦煌等城市都比不过,完全没有后世两广一带的富庶。
这船再一走,就来到了闽中一带,这里的泉州也是近些年刚刚兴起的港口,看上去规模却也已经不小了。
这也是因为海运的发展,而且从番禺到扬州一带路途还是长了点,中间自然是需要歇脚的地方,而这就选到了泉州。
等到李湛下了船,看到泉州一带的发展情况,心里还是颇为欣喜的,百姓过得小日子都不错啊。
而直到李湛和当地人交流之后,李湛就更为意外了。
闽中一带现在也在大量的种植甘蔗,而且还有相当发达的水稻种植业,包括茶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实在让李湛相当意外啊。
闽中也能种植甘蔗吗?后世的时候闽中一带不是以茶业出名的吗?
闽中的红茶还是有口皆碑的,怎么就发展起了甘蔗种植业?而且当地的百姓们日子过得也太舒服了吧,几乎家家屋里都有肉,这还是大唐时期的闽中吗?
就是现在的关中很多县里也没法做到家家户户都有肉吃啊,那还是天子脚下呢!
怀着这样的疑惑,李湛打算在闽中多停留一段时间,认真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别说他了,就是张居正等人也来了不小的兴致。
在明朝的时候,闽中可也不是一个什么好地方,怎么这时候的发展就能将将赶超了关中呢?
朝廷可没对这里有什么扶持的政策呀?
最后李湛等人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时代不一样,这里的人口也不一样啊!
现在这时候,闽中一共也不到百万人口,虽说闽中是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可中间总是有不少的平地可以开垦的。
而且闽中的这些丘陵又能保证山林里有野兽,本来闽中也靠海,还有海鱼的补充,一来二去的,闽中不就是家家户户都有肉食了。
至于说甘蔗业的发展,也和现在闽中的人口离不开关系。
甘蔗和茶叶的种植不一样,茶叶可以单纯的开辟一点梯田,在丘陵上一种就行了,可甘蔗到底还是追求一点平地的。
要是真想在梯田上种植甘蔗,那可要消耗不小的力气,至少要把梯田的田垄拓宽个两三米,这在古代社会投入和产出就不成正比,自然不会有人做这样的蠢事。
特别是历史上等到海贸发展起来的时候,闽中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了,这么多的人口,就是平地里的水稻都不够吃,也没有地方种。
就是山地都恨不得都开垦成梯田,用来种水稻,哪来的地方种植甘蔗呢?
倒是茶叶,因为对土地的要求不高,还是可以大力种植的,这也就造成了后世的闽中只能留下一个茶叶很出名的印象。
换到现在的大唐,闽中的粮食已经能自给自足了,而它这到底又不是交州,粮食就是想要通过海运卖到岭南,成本也比较高。
还不如放弃一部分地,专门种植甘蔗,甘蔗的附加值可比粮食高多了,每次岭南往北方送甘蔗的时候,顺带把闽中的送过去,这不是挺好的吗?
这一下,就是王阳明也有些惊奇的说道。
“果然,就是后世的各种书籍上说了不少事情,可想要和现实对应起来,还是颇为不容易啊!”
“刻板印象害人啊,如今的闽中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本来朝廷对这里收的赋税就比较低,而它这商贸又很发达,这样人人富足的情况可不多见啊。”
特别是联想到大明朝的时候,溺婴风俗最为严重的,就是闽中地区,王阳明心里的感触就更深了。
李湛也是如此,只是他也清楚王阳明说的闽中的情况不会是常态,随着闽中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说不定后面它还是会走上历史的老路。
而且李湛他们这次能看到的终究只是闽中靠海的这片土地,内陆呢?
闽中靠着江浙一带的地方,那可也是闽中啊,那里能有这处地方这么好的发展吗?不会的。
地理条件就决定了,闽中的腹地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说不定那里会比现在的湖广更穷。
所以等到李湛结束对闽中的视察以后,心情既高兴又有几分沉重,只是没等他自己调整过来,当船队走到长江口的时候,就是以李湛的见多识广也感到了一种震撼。
舟山群岛上的那座灯塔高耸入云,让李湛船队上的所有人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李湛能清楚的听到耳边张居正呼吸也急促了几分。
别说他了,就是李湛从后世穿越而来,也自诩见多识广,至少高楼大厦是没少见,可面对这样一个中古时代由人力修建而成的差不多快两百米高的灯塔也是发自内心的震惊。
这已经算是奇观了,放到后世的《文明》系列游戏里,这灯塔绝对对得起奇观两字。
要是这一世,这处灯塔能够好好的存在到20世纪,乃至21世纪,说不定世界奇观就又要增加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