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的时候,囊廓还看到那些忠于松赞干布的狗腿子们,他们在唐军的鞭子下也乖巧的很,纵然心里对这些人很是愤恨,但囊廓也知道,大唐不是自己能发号施令的地方。

让囊廓很惊讶的是,这些被俘虏的吐蕃人居然没有被杀,或者被变成奴隶,这对来自吐蕃的囊廓来说,实在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大唐实在太过仁慈了点。

仁慈……

这样的形容要是被朝中的大臣们听到,怕不是要笑死。

大唐现在武风极盛,民风彪悍不亚于秦汉,大唐可谈不上什么仁慈。

更何况,现在在位的人是李湛,李湛的进取心只要是一个大臣,都能看的出来了。

前隋没能灭掉的国家,李湛一个个把人灭了,基本上大唐现在已经没有邻居了。

单单看这一点,就能知道,大唐对外的态度可绝对称不上仁慈,总不能这些被李湛灭国的国家,都是国王昏庸无道,大唐秉持这仁慈、友好的态度,吊民伐罪,主动接纳了这些国家的遗民?

看看现在大唐的疆域版图吧,北边直达北海,整个草原都是大唐的马场,上面的部众们无一不归顺于大唐的旗帜之下。

东边,高句丽三国已经被灭,整个半岛已经成了大唐的领地,甚至李湛已经在窥视出云国,已经派李靖前去征服了,想来这事也是手拿把攥的了。

西边,西域各国没有一个还能好好活着的,尽数被大唐征服,国君被拉到大唐长安,没人能跳出来搞事。

也唯有南边的六诏、扶南等国小日子过的还不错,可等到李湛想要开启航海的时候,这些南边的小国也不可能留下来,唯一的作用就是成为大唐出海的跳板,决然不可能给他们独立建国的机会。

算来算去,可以说大唐不会再有什么邻居了,未来最可能的邻居,大概就是大食人了,毕竟大食也是立国不久,进攻性很强,军队也不弱。

不过相比于历史上的大唐,只能说因为李湛的上位,还有带来的系统,让大唐的侵略性更强了,表现的更为明显。

这样一个霸道的国家,居然会被其他人冠上仁慈的名头,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相比于现在还在残酷的奴隶制社会的吐蕃,大唐大概真的挺仁慈了。

到了姑臧城的囊廓也没有在这多待,只是休息了半个月,他们这些吐蕃降人就跟着继续上路了,对于大唐的官员来说,他们这些人的价值在一开始投降后,就已经基本消失了。

吐蕃国内的情势被大唐知道后,大唐还能好好把他们安顿好,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李湛得到了吐蕃国内的详细情况后,也颇为振奋,至少现在来看,历史上那个能给大唐造成极大的战略威胁的吐蕃是不可能存在了。

就算存在,吐蕃最多也只能自保。

换句话说,李湛其实并没有想着现在把吐蕃收入囊中,毕竟高原气候实在不是现在的人们能克服的,李湛就算明白青藏高原的重要性,也不可能枉顾生产力限制,硬用人命来堆。

李湛对吐蕃最大的期望就是成为大唐的羁縻州,模仿下后世的土司制度,在吐蕃实行就可以了。

知道吐蕃不会成为自己平南的阻碍后,李湛立刻下令,让徐达等人带兵前往六诏,扫平当地的势力,让大唐控制当地。

随着年关将近,南方的捷报也传了过来,南方的六诏已经悉数被平定,更南一点的扶南国,已经递交了国书,请赐王印。

徐达的战绩是非常辉煌的,只用了三万唐军,就荡平了六诏,其中三个蛮王被族灭,其他蛮王全家被俘。

可以说,历史上还能蹦跶很久的六诏、南诏、大理这些国名可能都要消失了,在现在的历史中,已经没了他们的位置。

南蛮六诏从现在看,其实并不能算是大唐的什么心腹大患,但朝中大臣们都很清楚,六诏一向并不安生,虽然接受了大唐的封赏,但对大唐的命令向来是阳奉阴违。

甚至有和吐蕃勾搭的迹象,试图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来回跳舞,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对这样当狗都不会当的人,朝臣们还能说什么?

还是尽早灭了的好,所以对于这次大唐的再次胜利,文武百官们的心中还是颇为高兴的,能给这些西南的蛮王们深刻的教训,杀猴儆鸡,未来西南边疆就能安稳多了。

至此,吐蕃已经完全被大唐的封锁圈所包围,东南、东北、西北都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正西是喜马拉雅山,想要发展,只怕未来的吐蕃只有南下天竺一条路了。

当然,想要和大唐打仗,那就是另外一条路了。

虽然李湛没有灭吐蕃的心思,但要能把吐蕃的国家打烂,让青藏高原上恢复原来的部落制度,各个部落相互内斗,李湛也决然不会嫌弃。

这样的吐蕃其实才更合李湛的胃口,可惜,现在的吐蕃赞布是个精明人,虽然在大唐南下的时候,吐蕃境内有人想要狙击,却被松赞干布死死地拦住了。

一来,吐蕃自己国内的矛盾还没能完全缓和,二来,双方的国力完全不在一条线上。

松赞干布的心里比谁都清楚,相比于唐军,吐蕃军队只占一个悍不畏死,军队建设、甲胄、这些都是一团糟。

要不是有高原气候的阻挡,吐蕃恐怕也已经被大唐消灭了。

只是年后,一件出乎大部分意料的事发生了,吐蕃再次遣使入唐,请求和亲,言辞恳切,在鸿胪寺说的涕泗横流。

一时间,长安的气氛有些古怪。

可能大部分上层人士都知道,吐蕃在皇帝的心中是一个大患,可现实中,吐蕃这些年和大唐的争端,屡屡失败,实在不像是能成为大唐祸患的国家。

更何况,随着当初囊廓等人的投降,大唐对吐蕃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像是吐蕃的一些药材,就是长安的权贵们相当喜欢的东西。

只是,在蕃使入朝请求和亲的事上,没有一个和吐蕃有牵连的人敢于站出来说说吐蕃的好话,大家都不是傻子,做生意就行了,犯不着拿自己的前途来赌皇帝现在对吐蕃的真实态度。

一时间,这事就再度僵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