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是这样的天才,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这个问题也不是出在别的地方,恰恰还是运河上的事。
本来运河走一条弯路,多挖一点土方,但施工难度能下来不少,大家也还都能接受,可谁也没有想到挖到方城一带的时候,工程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此处地处桐柏山脉,地基太过坚硬,而山上的土层也比预想中薄了很多,要是真要接着施工,那需要挖穿近乎八丈的岩石层。
王阳明收到消息也去施工现场看了,着实挺让人头疼的,这些岩石还不是什么比较容易挖动的砂岩,而是非常坚硬的花岗岩。
这让施工队确实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就算那些专业的工程大佬们一再强调,这本来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也没能挽回低落的士气。
要是真的全靠肩挑手提,这一条运河的挖通恐怕要消耗很多人命的,就算是突厥人不怎么做工程,也能从施工队脸上瞧出几分不妙来。
这一下,就连这些突厥俘虏们隐隐也有些骚动,他们虽然投降了,也愿意帮助朝廷修建工程,但这要耗人命的事,他们也不愿意去做呀。
若不是平日里王阳明对这些突厥俘虏确实能一碗水端平,给的待遇也不错,在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威信,恐怕突厥俘虏们早就有营啸了。
等到王阳明再度来到施工现场,这些突厥俘虏们七嘴八舌的跟他抱怨,王阳明只能先一一抚平他们的怨气,毕竟这运河修建还要借助他们的力气呢。
总不能真的把这些人一并屠杀,然后换成大唐子民来干这活吧。
随后,王阳明立马找上那些被李湛派过来主管工程修建的人,这人倒是信心满满,直接了当的向王阳明提了建议,直接用火药吧。
在后世的时候,用火药修建大工程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操作了,只是这骤然放在大唐,王阳明一时有些恍惚。
王阳明也是忙中出错,用黑火药开山,这也是大明有些地方就有的事了,他这个大明人居然都能忘记这点,实在是不应该啊。
既然有了解决方法,这工程当然要继续进行下去,为了安抚人心,在第一次用火药炸山的时候,王阳明亲临一线,让后面的这些施工人群都安定下来。
随着一声轰响,方城附近的桐柏山脉遭了秧,隘口处的石头硬生生被炸碎了,眼看火药的效果这么好,施工队的信心一下就高涨了起来。
这哪里是什么火药,分明就是天上的雷神相助,相传李唐皇室是道祖后人,现在来看还真是这样啊!
虽然封建迷信一点也不好,但在这个关键时刻,确实起到了安抚突厥俘虏的作用,让他们的干劲一下就高涨了起来。
而且王阳明的心思还很细腻,既然李湛打算迁都,那洛阳城肯定是要重修的,这些开山留下来的大石头,完全可以用到洛阳城的修建中。
这样还能免去其他地方百姓的劳役,等到运河挖通,石头很轻松就能送到洛阳城了,这也是他挖通运河的本意。
虽然离洛阳城确实有些远,但大力能出奇迹,就算不从这条新运河走到洛阳,也完全可以从隋炀帝挖的运河通到洛阳。
这又不是明朝时候的大运河,元朝重修后的运河压根不再过洛阳了,而是直通北京,这和现在的情况可大不一样了。
工程就这么有条不紊的继续了下去,虽然就是用了火药,也只是减少了三成工程量,但这已经让这些施工的突厥俘虏欣喜不已了。
同时,王阳明为了不浪费人力,还派人从山口的另一端也开始实行爆破施工,总不能让这么多人在工地上晒太阳吧?
他们虽然可以不干活,可这不是段时间里他们还是要吃饭的呀!
虽然王阳明知道现在的粮食对大唐来说不算什么,可他总是忍不住心疼,宁愿让那些俘虏们在山的另一端继续施工,也不愿耽误工程进度。
随着王阳明和那些工程师们的聊天,王阳明对这段运河的修建也多了更多的感悟,他之前只是知道宋朝的皇帝们曾经想过修建这条运河,却完全没想到他们当初已经到了实施的地步,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
当年宋朝三代皇帝都想过修这条运河,却因为施工量太大,山石难以开采等等原因,最终放弃了。
按照这些工程师们的说法,就是对这样一个大工程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不清楚,没有一个准确的预算。
一遇到困难就缩了卵,这倒也不奇怪,毕竟是宋朝嘛~对这些工程师们的一些评价,王阳明不是很赞同,毕竟他也深切的感受到这项工程的艰难了。
要是没有李湛拿出来的超越时代的一些工具和加强过的火药,就这条运河的施工量,就是王阳明也想要放弃。
更何况,宋朝的君臣们的见识,又怎么能和后世而来的这些专业人士们相比呢?
就从有几个工程师嘴里,王阳明就知道他们当初参与了不少不亚于隋唐大运河的工程,这样一条短短的运河,可能真的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吧。
在王阳明看来,这些工程师们比起那些宋朝的君臣们多出来的不是别的,而是他们的心里非常清楚工程的进度还有多少大致能够完工,还可能有哪些困难会遇到。
这样胸有成竹的姿态,也能给他和其他官员们带来非常大的信心,就是那些跟着他们的施工队,那些大唐的技术人员们,没由来的底气也增加了太多。
说实在的,只要有希望,工程难度的问题,在这些官员们看来真的不算什么,只要上面有命令,很多人是不会介意拿百姓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帽的。
只是,没有底气,就成了他们最大的惶恐之处。
这大概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吧?
王阳明的心里若有所思,对于李湛想要建立专门的工匠学校,也就更能理解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