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关键的不单单是开凿运河这样的小问题,而是他们从李湛的话里听出来,李湛动了迁都的心思。

联通巴蜀和南阳,南阳又和洛阳紧紧相连,这加强了洛阳的实力,为了国家的长远考虑,是不是应该选择迁都呢?

毕竟不管是大运河还是现在李湛想要开凿的这个运河,都是可以和洛阳连起来的,洛阳处于这么重要的位置,就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少也应该让洛阳成为陪都吧?

甚至王阳明他们对李湛的心思更为了解,李湛在河西一带的时候,就曾考虑过将未来大唐的都城迁往洛阳。

这不单单是因为历史上就有过的事,是一种大势所趋,关中确实因为长期开发,已经养不活整个中枢带来的那么多人口了。

就算是有了李湛给的高产种子也一样,地力有限,需要休养生息,甚至他们还知道李湛试图让关中重新种上很多树苗,想要恢复关中的水土。

这样的想法当然很正确,可对于关中的百姓来说,让他们在这时候种树?

粮食怎么办?

是,现在李湛治下的时候可以保证粮食供应,未来呢?

一旦发生旱灾,或者水灾了呢?

到那个时候,关中没有粮食岂不是只有死路一条?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实考量,他们拼了命才拦下李湛的异想天开。

但他们就是再努力也改编不了一个事实,关中是关陇世族的大本营,李唐皇室在这反而多受桎梏,反观洛阳,因为隋末战乱,打成了一片白地。

俗话说得好,白纸上好作画,李湛为了大唐的安全,为了更好的统治整个天下,避开很多桎梏选择迁都,绝对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他们这些从后世来的人,对李唐皇室中后期被逼长期到洛阳就食的事,可谓是印象深刻。

一旦洛阳和巴蜀的联系加深,粮食可以运到洛阳,却难以通过水路运到关中。

没办法,三门峡一带的中流砥柱,实在是黄河通航的一大恶处。

可李湛扪心自问,不管是什么原因,在后世那个物资、机械那么发达的年代,都没有解决砥柱山的问题,而是用三门峡水库,将那些湍急的水流蓄到水库里。

还因为这事,弄得三门峡水库经常需要清理河沙。

就以大唐现在的水平,怎么处理砥柱山?

炸药炸?

一旦炸断,那些碎石成了河里的暗礁,黄河会比现在更难通航!

至于也学后世,修上一个水库,就以大唐的营造能力,就算李湛在这开挂,也还是洗洗睡吧,太难了。

可若是因此李湛迁都,那更是可能出现一些不小的动荡的,说到底现在李湛的统治基础还是不够稳固啊!

毕竟他也是刚刚被禅让皇位没多久,可能换成李二来推动这事,就好很多了。

只是不管他们的反对意见有多多,声浪有多大,李湛终究还是拍板了,这条运河一定要修!

要是觉得可能因为修建运河,引起俘虏大面积伤亡,不够人道,或者可能引发俘虏的叛乱,那就找个名臣去修!

看了看自己夹带里的人才,李湛决定让王阳明去干这个事,至少他对王阳明的节操是有信任的,而历史上王阳明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他是有这样的能力的。

统领十万俘虏修运河的差事,一点不比组织十万人打仗容易,王阳明固然没有这样的经验,也不是太懂怎么修运河,但他的天资足够他学会!

更何况,李湛又不是不派别的人手了,那些召唤出来的水利人才,肯定是要给王阳明送去的,还可以给王阳明搭配一个大将,朱然。

这样一来,修一条古代版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算的上比较容易了。

至于其他水利人才,李湛决定再加大召唤力度,一定要让大唐的疆域内到处都是水渠、小型水库,这样至少能保证水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减轻。

如果维护的够及时,应该能再给大唐增加几十年的国运,这样的账自然是划算的。

再者说了,又不是让大唐自己的百姓们免费服徭役,而是征发那些俘虏们,如今高句丽或者说朝鲜半岛已经是李湛的口中肉了。

只要拿下这里,不就是又一个劳力的来源?

毕竟李湛可不愿意采取和李二一样的措施,将异族看成大唐的保卫者,或者说边疆的守护者。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实在太难走通了。

要是大唐的国力一直不衰退,倒是确实可能完成这样的伟业。

可现实是大唐肯定不可能一直不衰退的,一旦到了那个时候,那些异族们因为依附大唐日久,双方之间的技术代差被缩减到很小的范围,不就是中原的浩劫了吗?

五胡乱华、五代十国这样的惨事,能有一次就已经是中原人心底难以触碰的伤痛了,更遑论多来几次了。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李湛还是以不可抗拒的姿态,下达了修建运河的决定。

虽然运河的挖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先期的考察工作已经可以开始做了,别管后世的时候是怎么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现在大唐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就算有作业可抄,也不一定真的准确。

还是需要老老实实实地考察的,要不然搞出来一个像宋朝三易黄河的乐子,那才真的叫危及统治了。

之所以让王阳明去负责这事,说到底不也是不希望把修运河搞得像隋炀帝修大运河那样,激起各地的民变,死伤十数万人,乃至几十万人。

就算李湛心大,可俘虏也不够他这么糟践的啊!

同时,李湛还给远在辽东的常遇春和蓝玉等人下达了命令,直接开始攻打高句丽,灭其国,亡其史!

至于在高句丽三国抓到的俘虏,就直接就地让他们修建从半岛上的交通通道了,不说达到直道的标准,但也不能比这个差!

反正有水泥,这时候修路的成本可比大秦那时候低多了。

修好这条路,再在大唐辽东一带的冻土上修一条大道,如此一来,半岛以后大概率就会成大唐的固有领土了,这才叫真正的自古以来!

拿着这样的利器,要是后人还能把这块土地丢了,那真的是没脸见人了。

何况,半岛上虽然种粮食的地方很小,但有金银矿产啊!

这样的利益足够大唐认真巩固这块土地了,本来李湛也打算开始搞金银币和铜币同时流通的政策了,缺的就是金银。

未来有这么一块好地方,哪个昏庸的皇帝敢把这样的地方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