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李湛就带着这样的好消息,喊来所有在酒泉的文武官员们,要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些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那也都是乐呵呵的,堪称喜不自胜了。

这对李湛手下的官员们来说却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一旦李湛是和平的从李二手里接过政权,第一就是对大唐的伤害比较小,毕竟李湛不是当初的李二,在大唐文武中的威望极高。

李湛说破天,也就是在河西和西域的威望高,大唐其他地方的文武们,到底认不认李湛还是两说呢。

二来,这也让李湛的正统性有了保证,虽然李湛不是嫡子,但皇位是李二主动让给他的,谁还敢说三道四?

对于他们这些官员们个人来说,这样的好处就更为明显了,就算现在他们这些人的年纪比较小,不太可能直接在朝廷上担任高官。

可这也总比他们这么一堆历史上的名臣们,挤在河西和西域这些地方好吧。

这样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就以他们现在的能力,治理大唐境内的大州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特别是张居正,他非常想要提前把江南开发好,一来江南算是他的故乡,二来是李湛手下层出不穷的流民,带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虽然现在李湛有相当高产的粮食,还有化肥啥的,可在张居正看来,这终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一旦李湛和他们去世了,继位者该怎么治理可能过亿的人口?

高产粮食是会退化的,化肥一旦等到李湛去世,肯定就没了来源,唯一可靠的只有土地!

还是南方的丰腴之地,作为大明的人,没有谁比他更清楚,江南一旦开发出来,能爆发多大的潜力了。

如今,李湛能早一天入主中原,张居正就能更早一天开发江南,做好这样的准备,等到他们这一代人去世的时候,大唐也不会瞬间倾覆。

只要第一时间能稳下来,后续也就能成为一种习惯了,至少保住大唐两百多年的基业一点问题都没有。

张居正可是知道李湛的志向的,也从范仲淹等人那更直观的了解到大宋海上贸易带来的惊人收入。

这笔钱大明因为体制原因,朝廷很少拿住,可在现在的大唐,还是立国之初,只要李湛愿意,制定好法律,绝对可以拿到这一笔大钱!

到时候,可能李湛统治下的大唐,在后世就不再会是汉唐并提了,而是单单拿出大唐,而他们这些辅佐李湛建立这样一番功业的,在史书上又会是什么样的评价,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他们那些将领们想的就更简单了,一旦李湛能够快速接受不伤元气的大唐,那他们往外打仗的底气就更充足了。

对于他们这些将军们来说,建功立业不就是可以和开疆扩土画上等号吗?

毕竟现在又没有内战了,唯一能继续满足他们这样愿望的地方,都是外族占领的地方。

特别是在他们知道后世的时候,很多汉唐所占之地都被外族占据了,他们的心中就有一种刺痛。

他们当然可以觉得两宋废物,大明太穷等等。

可更好的办法,不就是以一代人的努力,彻底毁掉周边所有异族兴起的愿望吗?

这样一来,就算大唐日后国力衰微,也不至于被异族欺负了。

怀有这种朴素的民族主义的将军们,对李湛能够这么快继承大统,当然是非常开心的,恨不得现在就让李湛带着他们挥师长安,在长安登基称帝。

倒是李湛在这个时候,还能保持一定的清醒程度,开口说道。

“如今的天子愿意禅让这当然是个大好事,可现在这时候咱们都还没做好准备呢,怎么可能轻易入长安?”

李湛的说法得到了章惇等人的认可,范仲淹还从礼制的角度劝了劝李湛。

“殿下,如今事情已经摆到明面上了,这个时候殿下更不能失礼,一定要做足姿态,表现出很是谦恭的样子,如此更容易获得民心和朝臣们的认可。”

章惇很是不屑的摇了摇头,直言道。

“殿下,臣倒是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谦虚!谁知道天子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这的想要禅让给殿下?”

“要真这么三请三辞,万一天子反悔了呢?到了那个时候,殿下不也是后悔都没得后悔?”

“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直截了当的答应下来,大张旗鼓的带着军队前往长安,接受禅让,就是天子或者其他人有了其他的想法,在大军的震慑下,也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李湛迟疑了一下,还是觉得章惇的意见更贴合自己的心意,这种时候,还搞那么多有的没的,实在是没有必要。

难道自己没了这样推辞的过程,就能抹杀自己算是逼着李二禅让的事实吗?

没了这样符合儒家礼制的行为,就有损于自己的名声吗?

谁敢在这个关头站出来,反对自己?

既然都不会有,那何必在这惺惺作态?还不如表现出那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态度,也好让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们,重新认识一下自己!

李湛的这般说辞拿出来之后,范仲淹也没有办法反驳,世事就是这么奇妙,一旦李湛真的表现出这样的心态,说不定也会有更多的人认为李湛会是一代雄主。

说到底,现在这个时候,和范仲淹所在的大宋差距很大,特别是在武德上,隋唐之交,军事能力到底更受重视。

李湛作为一个既定的皇位继承人或者说即将登基的皇帝,表现的霸气一点也未尝不可。

就是李二弑兄逼父,在历史上也没有更多可指摘的地方,甚至后世的史家们还会稍稍避讳一下,让李二上位的过程显得并没有那么血腥。

甚至于李二动手,更多的是被李建成等人步步紧逼,不得不反击的。

可真的历史是这样吗?

他们这些读书人,自己的心里是最清楚的,特别是现在来到大唐之后,这可离玄武门之变没多长时间呢,谁还能不知道李二的那点破事?

可就他们在大唐生活这段时间来看,也没有哪个官员会在意这事,只能说后世变味了的儒家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