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腊八节前回来了,也算是没有错过什么,比如孙家的鸡飞狗跳,太子大婚,过年等等大事。
而且江南一事处理的甚是妥当,朝堂中几乎都清一色的赞赏声。其中,还有一部分的感谢,是对于皇上的。
他当时让这些京中子弟去江南锻炼,也在一定层面上让这些人知道民间疾苦。经过淬炼后,整个人都像焕发着新的生机。
而且都带着些许的忧思,让人显得更加的稳重。这主要是对于孙家大小姐的,一部分是她的爱慕者,一部分是她哥哥的至交好友。而且谁家还没个姐姐妹妹的,细想来,都有些惊恐。
孙家老二一向嬉皮笑脸的,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放在心上的。只是没有碰触到他的底线。而他同胞姐姐,就是他的底线和逆鳞。这一次,怕是有人有麻烦了。
这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孙家上一辈宠妾灭妻,而且很不幸,那个正房太太挂掉了,只留下一双儿女。(孙家老二和他姐姐孙清阮),然后那个小妾上位了。
一双儿女有忠仆护佑着,也没有被教养的不成模样,反而孙家大小姐在外颇有清名,孙家老二自小就能看人家脸色,最会的,就是灵活变通,和谁相处,都没有什么错处。
小妾被扶正后还是很不满,只因她教养的儿女并没有很出色。孙家老二男孩子能被后宅左右的不多,这次江南赈灾,仿佛就给了她一个机会。
趁此,她想要害一个小姑娘,还不是易如反掌。而且女孩子,除了在闺阁的日子,最大的盼头不就是所嫁的夫婿吗!她给她配备的,是一个货郎!本来以为小姑娘肯定会要死要活的,没想到她竟然忍了下来。
是的,就此几乎就是个完整的故事了。只是孙清阮没有像那个姨娘所预料的一样,发现清白不在时,撞墙而死。而是求得父亲的恩典,下嫁那个货郎。
当时货郎的未婚妻月婉找过来的时候,她是同情那个女子的,还颇有些怜惜。只是这个货郎确实非良配,今日能为了钱财坏女孩子清白,明日就能卖妻求荣!
她狠心斥走那个女孩子,却又在暗地里派人来保护她,直到她回到自己的村子里。从京城到那个村子,有千八百里路,你难道真的以为,没人打这个独自赶路的女子的主意吗!不,不过有人护着她就是了。
而她用自己的尊严死撑着的,不过是一份公道,她在等,在等弟弟的归来,想要将一切都说给他听。
如她所愿,孙家老二马不停蹄的赶回来了,同来的,还有湘亭,不过她对他没有太多的印象,不过京中的人,大抵都是会有几分了解的。
她在弟弟的陪同下,敲开了京兆府的大门。状告已经成为她夫婿的小货郎和早已经被转正的姨娘。实际上,在这个以夫为纲,和孝道为主的时代,这样都是不合理的。
孙家族长极力想要去劝阻,没有成功之后,决定将孙家清阮除族。
真的是很严厉的惩罚呢!除族,真的是够了,当时清阮被陷害的时候,没有人来说什么,或是说有帮忙,现在想要给自己争取机会的时候,反而来劝阻。
但这还是阻挡不住清阮想要给自己报仇的心思,孙家老爷知道自家女儿的脾性,还是没有舍得阻拦,有太多的对不住,而且儿子跟着她一条心,就任她去吧。
看着两个被绑成粽子式的人物,清阮的内心是平静的。大仇不一定得报,到底是能让他们再也无法在京城立足了,也算是让自己有一个交待。
这让京官都很是为难,若是为了同僚之间的交情,偏袒谁都不是。而且这件事闹得这么大,上到皇家,下到黎民百姓,都早已知晓。等着看呢!还不如依着自家夫人的计策,让孙家大小姐胜诉吧!
事实证明,他这一把赌的是对的。要真是判定孙家大小姐输了,估计有多少家都不会放过他们的。
然而就在判定孙家大小姐胜诉,将两个人都关进大牢的时候。她突然一头撞在衙门的大理石柱上,让所有人都来不及反应。据说最后还说了一句“只有鲜血才能洗净我的肮脏。”
本来还有人说她怎么怎么的,现在一看人都死了,清一色都转换口风。开始夸讲她,说她是个烈性女子,值得所有人学习。真是,这不是逼着人去死吗!不过幸好,她终于洗刷清自己的冤屈。
而且逝者已矣,也不会有太多的人紧抓这件事不放,只是这一件事的余波,已经够很多人讨论一波了。但马上太子大婚,加上过年的气氛。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所有人都不过是关心事情的发展,对于死者,能有多少人伤心呢!孙家老二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悲恸欲绝。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就见她香消玉殒。明明答应过,要好好活着,哪怕她承受不住世人压力,想要去青灯古佛,相伴一生,都没有关系。
现在难道只能阴阳两隔吗!他轻轻抱起姐姐的尸体,那神圣不可冒犯的庄重神情,让任何人都不敢阻拦。
就在马车行驶到几乎一半路程的时候,“尸体”突然悠悠转醒。可把孙家老二吓了一跳,不过幸好缓过来了,明白不能伸张。转而吩咐外面将车子开往自己的庄园,那里才适合秘密的存在。
清阮说是太子侧妃找她说说话的时候劝开她的,世上有那么多的恶人,不值得为了他们赔上自家的性命。
但这世道,如果她还活着,肯定还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只能吞药假死。至于没有事先说明,是害怕他不允许她做这么危险的事。毕竟那一撞,可是实打实的呀!
孙家老二总算是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毕竟他的妹妹,他知晓,是没有这么多的花花肠子的。
不过还是很感谢太子侧妃,若是以后她有了孩子,能帮忙,还是不会推辞的,这样通透的母亲,养出的孩子,是当的起大位的。
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