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使留步!”

“忌公子还有何事?”中山使节红着眼睛问道,仿佛要生吃了魏无忌一般。

魏无忌不以为意,道“之前与贵使说的话依然有效,只要有元石,战俘可以赎回去!”

“我国已经没有能力赎回他们了。”中山使节眼睛一亮,转瞬又黯淡了下去。

“没有能力赎回的是你们中山国朝廷,那些世族依然有这个能力,你们可以向国内的世族借嘛。”魏无忌好心的给他们出着主意。

“成与不成,都无所谓,贵使回去之后给那些世族带个话,有意赎回自家子弟世族可以来商水赎人。”

“这……”中山使节苦笑了,这公子忌皇族出身,怎的如此贪财?看他每日吃的与普通士卒并无两样啊。

……

“儿臣于商水拜见父皇:

历经八月有余,儿臣率军斩杀中山国士卒八万三千余人,俘虏十二万七千余,克城五十三城,我军死伤将士两万六千三百五十一人,无法再上战场。余者个个带伤……

另,当地世族上缴财货无数,不日,将押解进京,中山国承认,商水以东此后归魏国所有,户籍民册已然交割。

并赔偿大魏损失元石四百万块,将于一月之内运抵大梁。

……

此战,周兴,娄烦,公子忧,楚原,战功卓著,儿请为其封爵!”魏无忌洋洋洒洒上万言,从战斗经过,到战果,功勋等等。

魏无忧等人的功绩更是被他略做夸大,手下其他有功将士的战功也被他大肆夸大。

作为青州大都督的魏无忌可以赏赐手下将士,因为那是他的封地,有权处理所有事务。

但作为关外道行军大总管的魏无忌却是不能这么做了,恩出于上,自古皆然,这个上必须是当今天子。

若是魏无忌未经朝廷请示,就给部下封爵,一顶心怀异志,图谋不轨的帽子立刻就会盖下来。

有如此大胜,即便是明知被夸大了,朝堂上下也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倒是他自己却是着墨不多,以他的功绩,难道还有人敢无视不成?

如今的魏无忌,早已不是那个初离大梁时的公子忌了。而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赐爵的权力没有,别的权力总还是有的,魏无忌给每个士卒都赏下大笔钱财,一半发给本人,一半留着由商队寄回其家中。

至于军官,赏赐自然更多。

此战之中,青州商户也是出了大力气,在魏无忌王府管事的组织下,携带者大量药材,同时也帮魏无忌调集粮草。

魏无忌也不含糊,收缴的当地世族的商铺都被他卖给了这些商户,王府自然是占据了大头,其他商户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商户,有魏无忌的,有青州各大家族的,自然也有手下一众文武官员的。

更有一些是退役的士卒组建的商队,跟着魏无忌的大军,帮助魏无忌运送物资,亦是大赚特赚。

很快,朝廷的赏赐就下来了。

由曹斌亲自前来代表魏天子宣旨,更是跟着一大批礼部官员,随员加起来足有上千人,隆重的一塌糊涂。

经此一役,魏无忌手下诞生了一位国公,两个侯爵,十几个子爵,一股强大的势力悄然形成。

娄烦战功最多,被封归化县公,怀化将军。

周兴为定远侯,怀化中郎将。

出乎预料的,楚原也被封侯爵,为抚远侯,怀化郎将。

平心而论,楚原战功不少,但并不足以封侯,大约是看着魏无忌的份上封的。

君不见无忌戍守边关数十年,也不过被封侯爵而已。至于青州其他几位守将,战功平平,连个爵位也没混上。

魏无忧因功晋爵鄢陵郡王,怀化将军,银青光禄大夫。魏无忌为镇北王,怀化大将军,紫金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封地依旧在信陵。

听从魏无忌的建议,日后皇子们的封地不是放在了战火纷飞的边疆,就是未曾开发的蛮荒之地。

青州五州已经封分了七八个皇子了,魏无忌手下这些人的封地也在青州。

事实上,经过李悝变法,贵族,包括皇子们已经失去了对封地的管辖权,连收税权也被收回了,唯一能管辖的,就是自己的庄户以及部曲了,这些人都是由亲卫和亲卫的家人组成。

这些人的管理权和收税权自然是归皇子们管辖的,但都是自己人,又怎么好苛待。以魏无忌为例,他的亲卫都被他免了税,逢年过节的还会送些礼物。

他们能做的,要么,游山玩水混吃等死,要么率领亲卫戍守一地。

名义上,魏无忌的亲卫,包括一万蛮族步卒,一万少年新军,还有一万空额,晋爵最高一等的亲王后,他的亲卫人数,可以增加到三万人了。

而魏无忧可以拥有一万五千亲卫,郡王以下的国公,则只能有两千亲卫,侯爵只能有五百,伯爵,子爵,男爵自然更少。

魏无忌青州大都督的职务如今已经被取消了,原来的各州依旧归各州刺史管辖。在青州,他只剩下信陵一块地盘。

如今的职务,是关外道黜置大使,管理肃州一带遭受战火的郡县,以及商水以东的大片土地,论面积,与青州相仿,但所管辖的人口是青州百倍都不止。

这么多人,没有足够的人手自然是管理不过来的。

魏无忌的解决办法,就是将信陵学宫的学子们大半调了过来,充实到各个州县去。

上有朝廷派来的刺史们协调,下有一众学子执行,经过初期的混乱,整个关外道都迅速运转了起来。

民心日渐安定,李悝变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推行了下去,当然,对于李悝的某些方面,例如残酷的刑罚,在魏无忌手上就变得缓和了许多。

对于禁止民众随意议论变法这一项魏无忌也有所改变,他在每个州县府衙前都设置了铜轨,民众若是对变法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放到铜轨中,但不得恶意诽谤变法。

地方官员必须认真阅读,更不得阻止民众提出意见。

毕竟,李悝不是圣人,地方官员更不是圣人,只要不是圣人,那就都会犯错,地方事务繁杂无比,各地情况也有所不同,没有任何政策是绝对完美的,这就需要在执行之时有所变通。

在其他地方,为防止有些官员故意破坏变法,即便明知是错的,李悝也需要咬牙强制推行。因为,权衡利弊,即便是错误的命令,执行下去依旧是利大于弊的。

而在魏无忌这里,就没那么多顾虑了。首先,魏无忌一只都是支持变法的,他在青州的变法甚至更为彻底,魏无忌的做法,李悝没有理由不支持。

其次,即便是李悝真的对魏无忌的行为有意见,也只能忍着,今时不同往日,魏无忌作为李悝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是不能轻易得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