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父重男轻女的观念着实不会轻易消除。

沈爸觉的:沈云鹤可爱归可爱,可是她是一女孩儿,以后家族企业怎么办?

实际上他没觉察到,他有这种想法,就是在潜意识里已认同了沈宛宛进门、沈云鹤做自己孙女后,家族企业的出路要怎么办。

可是,如今的他,还是异常固执的坚持那套“传男不传女”的老观念。

何朝阳可以得到亲妈的支持就很开心了,也没管爸的态度怎样。

“妈,你真好……我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臭小子,妈说你媳妇好了,你才觉的妈好啊?”何母存心笑话他。

“真没有啊,不管媳妇好不好,亲妈永远都是好的!”何朝阳心情舒畅,好话就像不要钱一样,统统往外倒。

“行了!我才不吃你这一套呢!”何母还是有一些傲娇。

“对了,妈,我想拜访了宛宛的爸妈后,就带她跟云鹤回大兴市。到时我们小家庭上门,你跟爸可不要摆脸子给人看噢。”

何朝阳还是有点担忧沈爸何母会给沈宛宛脸色看。

“行!儿媳都要上门了,我可不会做坏婆母。只是,你爸那里……还真不大好说。”

何母有一些迟疑。

上回何朝阳借家中的车送沈宛宛和另一女孩后,她就打听过。

当时她觉的沈宛宛太怯弱了,感情还有一些不检点。当初听儿子提起这对象时,她还不是非常喜欢。

只是多打几回交道,何母就可以体会到这女孩内心的纯洁。

年青人,有一些不好的过去也不打紧,只需底子里不坏就好。

因此,她这些时间才改变了对沈宛宛的态度,何朝阳也才敢说到上门这事儿。

这边,何朝阳万事儿具备只欠东风。

沈宛宛那里也和爸妈敲定明日大约的到达时间,大约下午到。却忘记了说二人是自驾来的。

“宛宛,你跟妈讲实话!这男孩儿,是你真诚喜欢的?”沈母一直觉自己女儿应该要找一个自己爱的人。

就像她和她爸,不喜欢,一辈子都闹别扭!

沈母虽说一辈子没出过大山,可也是个性情中人,把爱情看的很重要。

“妈,我如今带女儿,总应该成家,给她个完整的家。至于夫妻感情,可以培养。”

沈宛宛没承认,也没否认。

可是必须说,她跟何朝阳之中的相处,比以前已自然好多。

爱情?可不可以慢慢培养呢?传说中,不是有很多人先婚后爱吗?

……

第二天,何朝阳开着他威风凌凌的越野车进了村。

沈宛宛的家着实偏僻。

山路拐拐,开车人只觉的地图上那些弯弯绕不可小看。

才出月子没多长时间的沈宛宛,身子素质可能有点差,亦或很久没回来,不大习惯这条记忆中的路。上车二十分钟,她就叫着:“朝阳,你慢些开,我好晕。”

何朝阳心疼她,可也知道晕车的人,不管快慢都觉的晕。

他佯装快到,用心理战术帮沈宛宛忍住呕吐感。

“宛宛,快到了,你再坚持坚持。”

又怕她看到窗外的路边景色更晕,不停的和沈宛宛找话谈。

教过的学生、乡村的留守儿童、在家的沈云鹤,能想到的话题,都提出来谈了许多。

时间就在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度过。

高大的越野车在林间穿梭,留下滚滚尘土。

因此,眼看着车到达目的地时,刷的一下就停了沈宛宛的村头。

沈宛宛也终究得到解放,拖拉着疲软的两腿下车。

“呕……”

还是没忍住,吐出。

何朝阳心痛不已,拿着水瓶和湿巾便跑到沈宛宛身旁,抚着她,叫她有一个歇息的支持点。

一个吐的手脚没力、没空顾及四周状况,一个聚精会神地照料自己心爱的人。

因此他们全都没留意到,车子紧急停村头时,村头的那些小孩儿一哄而散。

飞奔着,“村头来了好大一辆车!”“村头大车中的哥哥姐姐好好看呀!”

一时间,整个村中都知道了村头来了一对了不得的帅气男人和好看的女人,他们坐的车,还特别气派!

好事儿的村人,正好到中午,农活忙完,自家小孩又在耳旁叨叨,闲着乏味,就想着去看一下。

才出家门边,远远便看见许多人全都往村头赶去。

众人都以为有什么好事儿。

有人揣测,是否有可能是市领导下来巡察呢?

有人幻想,或许是自家那不争气的小孩,捡了便宜发大财回家了?

沈宛宛的爸妈倒不在当中。

前几天,听说准女婿要来,他们就专门把家中收拾了一通。

邻居们问,他们夫妇也没好意思声张,只说家中的东西太多,要整理整理。

今日,想着镇子上的客车就两趟,一回下午、一回晚上,女婿和女儿怎么也要到下午才能到。

因此,闲不住的两夫妻,又出门去耕种了。

顺带乘机采点蔬果回家,今晚好好给女婿作一餐好吃的。

谁知道,何朝阳心疼沈宛宛,路上,把越野车开出了火箭的速度,二人刚好是中午到达。

正如其名,住这里的村人,大多祖上那辈开始便是亲戚,都是“沈”姓一支的后代。

沈宛宛的父亲叫沈进良,母亲是邻村的,叫柳文华。

二人算作村中勤勤恳恳,典型的老实人。

沈宛宛不是村中第一个大学生,只是却是村中第一个女大学生。

这儿重男轻女的观念,叫女孩子读书的现象越发少。

只是,自从沈宛宛考出,去县城读初中、去市里读高中,隔几年才回一次家,气质愈发不同。

村人们对“女孩子就应该少读书”的观念有了改变。

觉得读书有用的人,也学着叫自家的闺女去读个中学。

觉得读书无用的人,叫小孩上完小学,就抓回家干农活,到了十八岁就嫁人,换笔聘礼钱,一生也便这样糊里糊涂过去了。

沈宛宛的爸虽说支持闺女读书,可是对她要当老师、要回老家做贡献的想法一直很反感。他觉的我含辛茹苦将你送城中读书,就是想叫你出人头地,你要回老家,起先辛苦考出去又是为了什么。

因此,大学时,沈宛宛提出这想法后,沈父就脾气上来了,硬是跟女儿僵着关系。

乃至讲出“我只出学费、饭钱,其它费用靠你自己想法子”这样无情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