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受教了,谢先生指点迷津”。王国光拜服于地说道。

“汝观兄这是作甚,快快请起”。张成见状,连忙起身将王国光扶了起来。

“还请先生指教,国光到底该何去何从”?王国光不肯起身,追问道。

“汝观兄可知,如今科举考场上逐渐盛行于何种思想”?张成略微思量一番后,开口问道。

“居正兄指的是王学”?王国光略微一思量便回道。

“正是,就连如今这学堂上,身为教书先生要是不会几句“王门心学”是会被学生轰下台的”。张成颔首笑着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要学生成为王门弟子,可心学不是被朝中大人们所禁吗”?王国光疑惑的问道。

“不错,是被朝中大人们所禁,但是屡禁不止,朝中这十数年来已逐步放宽对王学的禁止”。张成点头说道。

“王学门人在如今东南一代尤为盛行,几乎凡是出自于东南籍的年轻官员,都是王门子弟,论学识,大明文章还得看东南,北方学子还是考不过南方诸士。朝中官员,如今京中各部,最多的便是东南籍的官员”。

“现如今朝中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的官员,王门子弟已占两成,虽目前都是中低阶官员,但看这个趋势待这些年轻官员成长起来,将来还会越来越多,若我所料不错,下一科的会试总裁官,必定是礼部尚书徐阶,也就是我老丈人,而徐阶正是新一代王门心学的扛鼎人物,所以王学在未来数十年来必然会兴盛起来”。张成继续说道。

“学生明白了”。王国光感激的说道。

何谓“心学”?何谓王门子弟?

约莫二十多年前,绍兴城外的会稽山脉之中,有一位千古圣贤长眠于此地,与松柏共长青,与天地同不朽,他就是当代大圣人王守仁。王守仁,字阳明,一个生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逝后思想光照千古的传奇人物。

王守仁的学说称为“良知”之学,何谓良知?良知便是本心,故而“良知”之学又称为心学。在王守仁先生看来,心乃万物本源,世界一切皆从心,天下万物皆是心中之物,一切都要以内心为主。

《传习录》中有记载,王守仁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先生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干”?

王守仁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他的思想的确是非比寻常,如同夏夜满天繁星般绚烂,但绝不是故弄玄虚。因为从他的遭遇来看,父亲曾是部堂级的高官,从小既享受过世间的荣华富贵。然人到中年又因当初年轻气盛,戏耍刘瑾,被刘瑾贬谪至穷山恶水之境地。

遭受身心不可承受的折磨的他,所以才能洞彻世间百态,知晓人生冷暖,能摆脱人世间一切浮躁与诱惑,心如止水,破而后立,最终参透天地。

如果说仅仅止于此,那他王守仁却是远远还够不上圣贤的标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朱熹、程颐之类的大儒,王守仁之所以能称得上的是圣贤,是因为他知道懂得哲学,和利用哲学那是两码事。

若是光懂哲学,除了整日高谈阔论,消磨时间,其实毛用都没有,那是无法利国利民,无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与研究,王守仁他发现需要一样神兵,才可以让自己把自己的心学转化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正作为,只有这样思想才不是空谈,自己的心学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经历一番大彻大悟后的王守仁,毅然决定重新投入尘世,在庙堂之上,在战场中,在书院里,在这天地间,孜孜不倦的去实验自己的心学,终于在几年后达成所愿。

当王守仁掌握并熟练运用它时,已然是天下无敌,凭借着这样的神兵,戏弄当朝立皇帝刘瑾;弹指之间便灭掉叛军宁王十数万大军,纵横天下,无往不利,以一人之力保整个大明的平安,成就辉煌武功,列土封爵为后人敬仰。

也是凭着这件神兵,他超越了无数前辈大儒,正式跨入圣贤的境界。而能达到这个境界的除了孔子,数千年之后唯独阳明!

这件神兵利器的名字叫做“知行合一”。

“知”是指明白其理,“行”是付诸行动。顾名思义“知行合一”连起来便是将自己懂得的道理付诸于行动,这也是整个“心学”的精髓所在。

千百年以来,有人认为知易行难,有人认为知难行易,总之是各类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说理学家们所谓的“圣人”朱熹,便认为明白道理是最困难的,付诸行动很简单。

于是他的这句话被全天下的读书人们奉为经典,读书人们都皓首穷经,除了悟道啥也不干,他们为自己的懒惰找的理由也很充分,人家朱圣人都说了“知难行易”了,等俺们悟道成功了,还不干什么事都是小菜一碟?

但是王守仁说:“不对,知和行是一体的,两个都重要”。“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谁也离不了谁”。所以朱熹永远只是个大儒,而人家王守仁却在某年某日某事某刻,站立于山巅之上,顿时天地勃然色变,梵音唱响,四处飘荡着五彩祥云,阳明公立地成圣。

王守仁曾曰:“心学四诀”,道尽了王学的精髓真意,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良知和行为同样重要,要让良知去指挥行为,让行为去证明良知,知道这样是对的,就要这样去做,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就不能这样去做。原先以为是对的,后来发现是错的,就要立刻停止改正,不能让良知与行为相违背,那便是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