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解元郎”。那胥吏虽无品级,好歹在县里摸爬打滚多年,也是人精,看那徐青玥穿着华贵,举止雍容有度,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官家小姐。再看那张成,身着锦袍,仪表堂堂显然也不是普通人。
那胥吏吃不准两人的身份,于是便犹如换了一张脸似的,赔了个笑脸问道:“敢问公子,小姐从哪里来,是何方要去哪里”?
不待张成说道,徐青玥便先开口道:“我们自京城而来,游玩路过此地”。
果然,那胥吏一听,两人是从京城而来,于是更加不敢对其二人如何,便说道:“公子,小姐,我等也是奉命行事,情非得已,上面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得怎么做,如果做不了,我们就得吃罪”。
“我方才听说,你们年前刚收过税,如今方才二月又来,这不是官逼民反吗”?张成愤然说道。
“公子,小姐有所不知,年前所收乃嘉靖二十二年的赋税,而今日所收的便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赋税”。那胥吏回答道。
“什么,现如今才刚到嘉靖二十年初,你们就收到了嘉靖二十三年的赋税”。张成不敢相信道。
“公子,小人等也是无奈,也是依令行事。这是朝廷定下来的,我等若不执行,恐怕连口饭碗都会丢掉。那胥吏无奈的说道。
李老三,今日算你运气好,遇见了贵人,放开他”。那胥吏,实在是吃不准两人身份,于是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主动放开了那李老三然后拿着那桶稻米离去。
张成此时心情实在是恶劣的没有办法。原本以为国朝寅吃卯粮的事情,只会出现在江浙比较富庶的地带,没曾想到,连这堂堂天子脚下,京郊附近都有这种情况。
因为这事,自然两人也没有了接下来继续游玩的心思,于是递给了那李老三一锭银子,在李老三一家磕头感恩的时候,架着马车扬长而去。
回去的时候,张成一直眉头紧锁,在想着,明朝税收制度的问题。徐青玥就在其身后静静的看着心上人这还未当官却忧国忧民的样子。
“公子可是在想,为何我朝如今已到寅吃卯粮的地步”徐青玥问道。
“是啊玥儿,我看着这些百姓苦不堪言,内心多有触动”。“然朝中衮衮诸公,放着那些大户,商人不去收税,反倒是不断的给老百姓加派赋税,这是会官逼民反的”。张成愤然说道。
“那就请我未来的夫君哪一天如果执掌中枢了,便还天下百姓一片净土”。徐青玥说完此话便害羞的低下了头。
张成回去的路上便想着,前世历史书上张居正赫赫有名的一条鞭法,不正是解决这赋税制度的办法嘛,只是可惜由于太岳公早逝,没能彻底的执行下去。
张成此时,越想越兴奋,恨不得回去就好好想想,一条鞭法该怎么去实施,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张成回过头来,看着身旁佳人绝美的俏脸发呆,一把将其紧紧抱住,准确无误堵着了其芳唇。
良久,唇分。
原来,明朝后来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其财政危机。
明代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致饥兵作乱。饥兵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
政府军队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部侵略,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造成税收基数有限的原因是洪武皇帝的财政政策,在其统治期间,确定了税收定额制度。后来也偶尔进行过小的调整,但基本定额从来没有被摈弃。于是以后,不管耕地增加多少,人口又上升多少,生产力进步多少,明代农业赋税始终就维持在这个水平左右。
此外,商业税不断降低甚至在一些地方接近取消的事实是肯定的。但关于商税降低这一点也没有必要多说,因为即便在明初商税很大程度也没有认真征收。商税在整个明代始终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降低不降低都已经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怎么回事呢?追溯源头,得从朱元璋说起。
老朱白手起家,布衣上位,所以把钱看的很紧,能不花钱的时候绝不能花钱,能少花点的地方就少花。
但是节流没毛病,你别把源头也节了啊,他不介,可能是哀民生之多艰,或者啥意思,他把正税定的很低,大抵是全国一年赋税在正常情况下整好够国家用一年的,不多不少——由此你就知道老朱的数学功底着实不错。
但问题是,国家属于“正常情况”的情况并不多,总会有些不如意的事,这使得正税就不够用了。
而这种事呢,可能是军事行动,可能是治河,可能是修什么工程,可能是什么大的国家庆典,但大抵属于临时性的工作。因为明朝的正式税收很低,所以穷生奸计就琢磨出了很多歪门邪道的捞钱办法。
为了解决这部分问题的资金来源,明朝把“摊派”这个事发挥到了极致。摊派自古就有,但明朝玩的特别6。
什么叫摊派呢?就是在正税之外,征收一部分因临时性项目而花费的资金。
明朝没有宋朝转运使这种省级转运部门,一切物资流动是从州府县开始分流的,所以当一个地方出现什么活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加派一项额外的摊派,但是要记住,加派,理论上都是临时性的,比如明朝最著名的摊派就是三饷,都属于这种临时性加派。
前边说了,理论上,如果这年国家平安无事,那么财政就会刚刚好够用,甚至是略有结余。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所以明朝就得指望各种摊派来补亏空,那么,你怎么确定这个事花多少钱?
所以,明朝创造性地采取了“寅吃卯粮”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今年花的钱先打欠条,年底核算,然后分配到各省府州县都司卫所,明年加派。这样,今年的亏空明年就可以补回来了。
于是聪明的你又发现了问题:那万一这个事今年没解决呢?或者是明年又有其他的事了呢?或者明年的加派没收到位,仍然亏空怎么办?
答案是无妨,今年没解决,明年继续欠着先,后年提高加派。。。至于后年的加派能不能到位则不属于考虑范畴。
明朝九边那神奇的上百万两的欠饷就是这么来的。